
简历介绍:
李绍虎,男,副教授。
1964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
199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1992年参加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要三维地质建模以及地质过程计算机动态模拟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数字盆地三维地质体建模研究。致力于三维层序地层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科研活动:
1《典型盆地(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分析》1991.10- 1994.12 专题负责人,主持报告编写。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属国内领先水平。1995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2《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1993.6-1996.11。项目骨干,参加报告编写。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
3《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堆积的动力学机制》1997.12-1999.12项目骨干。参加论文撰写。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验收。
4《华南钨矿资源信息系统》1995.8-1996.12。项目骨干,参加报告编写。项目通过验收。
5《海上含油气盆地构造模拟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1996.6-2000.12。项目通过验收。二级专题课题负责人,主持二级专题报告编写。
6《临清坳陷东部油气资源综合评价》2000.6-2002.12。二级专题负责人。正在进行。
7 广西白色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专题负责人。
8 中央造山带及邻区盆地耦合演化与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研究,专题负责人。
论文发表:
1李绍虎,吴冲龙,周江羽,王根发,韩志军。襄汾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露头层序地层学。地球科学,1997,22(4):387–390。
2李绍虎,吴冲龙,王华,韩志军。四川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2):146–151。
3李绍虎,吴冲龙,毛小平,张琼岩。一个新的地层骨架密度计算公式。石油实验地质,1999,21(4):369–371。
4李绍虎,吴冲龙,吴景富,何大伟。一种新的压实校正方法。石油实验地质,2000,22(2):110–114。
5李绍虎关于地层骨架体积质量不变压实校正方法———回答漆家福等对这一方法的讨论。石油实验地质,2001,23(3):357-360。
6吴冲龙,李绍虎,黄凤鸣,张瑞生。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沉积条件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25(2):1-6。
7毛小平,李绍虎等。复杂条件下的回剥反演方法——最大深度法。地球科学,1998,23(3):277-280。
8 吴冲龙,汪新庆,刘刚,李绍虎等。Study on dynamics of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Fushun Basin, Northeast China。Science in China, 2002,15(4):311-324。
9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罗映娟。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异地堆积的新模式。地球科学,2003.5 28(3):289-296。
所在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
联系方法: